Pages

Monday, February 23, 2009

Study Oracle : 使用 PFILE/SPFILE

Oracle 使用兩種型式的檔案來儲存參數: PFILE 或 SPFILE。

PFILE 是使用notepad等編輯器即可修改的純文字檔。PFILE 內儲存的 Oracle的各項啟動參數、記憶體配置、檔案位置等。大部份情況下,PFILE可以在 ORACLE_HOME\database 或 ORACLE_HOME\dbs 裡找到。如果你的 ORACLE_SID 名是 test1,PFILE的檔名應該就是 inittest1.ora。

SPFILE使用二進位格式檔案,因此我們不能直接用vi等文字編輯器來修改它。使用SPFILE的最大好處是,一但我們修改它,它將會被永久保存。這代表即使重啟資料庫,它的內容也不會跑掉。這對於一些自動調整的功能來說相當適合,反之,若不用SPFILE是無法使用自動調整的功能的。同樣的,如果你的 ORACLE_SID 名是 test1,SPFILE的檔名會是 spfiletest1.ora。

備份你的PFILE和SPFILE,其中SPFILE還可以用RMAN備份。要將 SPFILE 轉成 PFILE,可用以下指令:
SQL> create pfile from spfile;

檔案將會用預設的檔名和位置產生,然後你就可以用一般檔案備份方式備份PFILE了。當然你也可以用PFILE來產生SPFILE:
SQL> create pfile=/path/initSID.ora from spfile;

如果你使用 SPFILE來設定你的資料庫,那你得先關閉資料庫才能使用這個指令,否則SPFILE將無法被覆寫。

Oracle 會優先使用 SPFILE再來才是 PFILE,當你啟動資料庫,Oracle是以以下順序來使用設定檔的:
- spfileSID.ora
- spfile.ora
- initSID.ora
- init.ora

其中預設的目錄是 ORACLE_HOME\database 或 ORACLE_HOME\dbs,SID代表 ORACLE_SID,你也可以指定使用這個方式指定PFILE:
SQL> startup
pfile=/path/initSID.ora

如果找不到適合的 PFILE/SPFILE ,資料庫將不會啟動。

Thursday, February 19, 2009

FW:問題Warning: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() in 完善解決方案

FW:問題Warning: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() in
完善解決方案將報錯的語句做如下修改(例):

foreach($extcredits as $id => $credit)
{
if($credit['ratio'])
{
$exchcredits[$id] = $credit;
}
}

改為
if(is_array($extcredits)) //add
{
foreach($extcredits as $id => $credit)
{
if($credit['ratio'])
{
$exchcredits[$id] = $credit; }
}
} //add


foreach((array)$extcredits as $id => $credit)
{
if($credit['ratio'])
{
$exchcredits[$id] = $credit;
}
}


在升級 wpmu 時,執行 upgrade 功能遭遇到的問題,如不處理無法升級資料庫等,會導致後續升級等的問題。但該錯誤不但在前端不會顯現,結束時還會出現升級完成的訊息,實際查看 error_log 則可找出發生錯誤的程式行數。

Wednesday, February 18, 2009

fedora core 5 yum 國內站台

這個網址可以找到國內的站台

http://mirrors.fedoraproject.org/publiclist

CountrySiteHostContentBandwidth (Mbits/sec)I2Comments
TWFedora Mirrorftp.mirror.tw
Fedora Corehttpftp
100No
TWI-Shou Universityftp.isu.edu.tw
Fedora Extrashttpftp
Fedora Corehttpftp
1000Yes
TWFedora Mirroropensource.nchc.org.tw
Fedora Corehttpftp
Fedora Extrashttpftp
100Yes
不過部份連結結進去後,只有一個 Readme 檔,記載資料 archive 後的位址,所以要直接用...還得自已連看看了...

Tuesday, September 16, 2008

Linux (RedHat) 下 VNCServer 的使用

VNCServer 使用

啟動 vncserver

使用個人帳號直接執行vncserver,第一次執行時會要求輸入密碼,不一定要跟系統的一樣,連線後權限同原帳號(建議不要使用root)

[testuser@testserver ~]$ vncserver

 

New 'testserver.testdomain:1 (testuser)' desktop is testserver.testdomain:1

 

Starting applications specified in /home/testuser/.vnc/xstartup

Log file is /home/testuser/.vnc/testserver.testdomain:1.log

 

使用 VNC連線

第一種方式直接用 vncviewer 連線

輸入 server ip 或名稱,port 5901 則代表 :1

 

 輸入剛才設定的密碼(與系統密碼不同)


登入後是陽春的 twm自已的桌面也找不到了。


來修改 xstartup ,變更為 gnome (or kde)

[testuser@testserver .vnc]$ vi /home/testuser/.vnc/xstartup

#!/bin/sh

 

# Uncomment the following two lines for normal desktop:

# unset SESSION_MANAGER

# exec /etc/X11/xinit/xinitrc

 

[ -x /etc/vnc/xstartup ] && exec /etc/vnc/xstartup

[ -r $HOME/.Xresources ] && xrdb $HOME/.Xresources

xsetroot -solid grey

vncconfig -iconic &

xterm -geometry 80x24+10+10 -ls -title "$VNCDESKTOP Desktop" &

# twm &

gnome-session &

# startkde &

Kill 掉原來的程序

[testuser@testserver ~]$ vncserver –kill :1

Killing Xvnc process ID 4533

重新啟動

[testuser@testserver ~]$ vncserver

 

New 'testserver.testdomain:1 (testuser)' desktop is testserver.testdomain:1

 

Starting applications specified in /home/testuser/.vnc/xstartup

Log file is /home/testuser/.vnc/testserver.testdomain:1.log

登入後就是漂亮的 gnome 和原本的桌面啦


另一種連結方式:

Windows 底下開 browser,輸入網址(port 5801 代表 :1)

http://testserver:5801/


登入後只有 256 色,效能也沒有 vncviewer 好,應急時可使用


Tuesday, November 06, 2007

Lotus Notes/Domino 討論區 - 臭氧窩

http://www.domino.club.tw/

Lotus Notes/Domino 討論區 - 臭氧窩